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景区新闻

香港中学生在东江源头安远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3月3日,中国香港研学考察团一行走进东江源头安远,开展为期3天的“饮水思源·溯源东江”活动,增进香港青少年对国家发展历程和东江水供港历史的了解,提升国家和爱国主义意识,共同守护好东江源头,此次活动也是我县同源月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圳市南山区政协主席陈军,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险峰,香港南头同乡会会长陈伟光,香港教联会联络主任汤瑞颜,香港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县委书记杨有谷,县委副书记、县长钟小刚,县政协主席刘飞,县领导曾琳、林象森出席或参加有关活动

杨有谷在文旅推介会暨欢迎晚宴致辞中说,3月对安远人民及香港同胞来说是一个特殊月份,59年前的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从此东深供水工程像一条生命脐带,把香港和祖国大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安远县委、县政府和安远人民一定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周恩来总理“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的深情嘱托,一代一代把东江源保护好,一直让香港同胞和湾区人民喝上最好的水。同时,欢迎更多香港同胞来东江源头、翡翠安远寻源护源。为了凝聚东江源爱源护源的强大合力,安远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履行源头地区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自我加压,从今年起在每年3月开展东江源同源护源系列活动,并于3月1日举办了启动仪式,活动被新华社、人民网及粤港媒体争相报道。

 陈军说,在上世纪60年代,香港三面环海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是当时香港供水短缺的一种真实现状,在这一情况下,祖国母亲牵挂着香港,并于1964年启动东深供水工程,在之后30年里连续3次实施东深供水工程扩建工程,解决了香港80%的淡水水源问题,为香港经济社会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所以这次来到东江源头,也是一次“寻找东江水自何而来”的饮水思源感恩寻根之旅。安远作为东江源头,满怀祖国对香港同胞的感情,为把优质水源输送到香港的千家万户做出了许多牺牲。我们要珍惜同饮一江水的情谊以及血浓于水的感情,特别是在此次旅程中,多看多听多学习,将祖国的发展、安远对香港作出的贡献向家人朋友进行宣传,铭记于心。

香港教联会联络主任汤瑞颜、香港同乡会会长陈伟光分别致辞;东江源头三百山护林员龚隆寿作了发言,香港中学生代表作了发言,并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深情演唱了《国际歌》《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你是你本身的传奇》等;县旅发集团在会上作了研学推介;与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茶戏”“茶蓝灯”等非遗表演。

采访 香港培侨中学校长 伍焕杰:很荣幸,我们能够来到美丽的安远,带着我们香港的青少年学生,我们重点就是进行一个研学,让孩子们了解这个东江水的源头是我们这个美丽的安远,也希望他们能够饮水思源,能够感恩祖国。

采访 香港学生 卢彦棋:我相信通过这次“饮水思源”活动,我们每个人一定会对安远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也会尽最大的可能,向我校以及其他的同学,更多地科普东江、宣传安远,讲好安远的故事,我们也会利用香港的国际平台,向海外同学讲好中国的故事。
活动期间,香港研学考察团先后来到三百山护源石、三百山饮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基地、思源文化展馆、漫云栈道、东江第一瀑、东生围景区、孔田镇等地,研学考察团的青少年们第一次来到东江源头,通过参观考察、水质调查,实地感受到了东江源头安远的秀丽风光,深入了解了安远的绿色美景、红色历史、古色文化,深刻感悟饮水思源,以及我县守护东江源头、滋养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谊。

采访 香港学生 曲木之懿:今天也是第一次在这边接触到糍粑的制作方法,体会到了制作者的不易,打的时候对体力还有技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这也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三百山初中,香港研学考察团还与学校师生进行了升国旗仪式、采茶戏表演、联欢互动交友等交流活动,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饮水思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采访 香港学生 蔡嘉霖:唱得很大声,有一种很融入的感觉,我们平时在学校也会升国旗,但是这里更多人,气势就更强大,就感觉到我们确实是一家人。
▲香港研学考察团学生在三百山源头文化馆聆听东深供水工程介绍。

▲香港研学考察团学生在三百山饮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基地植树培土,共护东江源。

▲香港研学考察团学生在安远县孔田镇高屋村富硒蔬菜大棚基地采摘蔬菜,了解农户种植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振兴知识。

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将把在东江源头安远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亲人朋友,践行好“呵护东江源、保护三百山”的理念,为保护东江源头水贡献香港青少年的力量。

采访 香港南头同乡会会长 陈伟光:我们这趟来安远,主要是希望香港学生能够了解,香港的水从哪里来。我们香港总共有445所学校,每年都有5万个学生过来国内了解国情,做这个研学的交流,希望这个地方能够让当地和香港两地的学生有个共融的地方。

采访 香港学生 陈冠霖:看到了水路的设计图,也看到这个演示图,看得出来对我们香港同胞的重视,回到香港后我要去跟我的亲戚朋友,分享我这期的经历,还有学习到的东西。

▲东深供水工程示意图

▲香港研学考察团学生在三百山源头文化馆聆听源头人民爱源护源情况介绍。

▲香港研学考察团师生在护源石旁装取清澈甘甜的东江源头水。

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香港民众的饮水问题,东深供水工程启动建设,引东江水济香港,终结了香港长期缺水的历史。59年来,我县实施“三禁、三停、三转”措施,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标准Ⅱ类以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保护东江源,为让东江流域群众喝上放心水,放弃了诸多发展空间。在倾心保护的同时,我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提出“融入湾区发展 精雕东江翡翠”的思路,建设成为大湾区的“后花园”“果园子”“米袋子”“菜篮子”。目前,我县有绿色、透明、闪亮、精美的东江源头“翡翠县”美誉,三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香港同胞特别是广大香港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感恩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将带动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了解内地、情牵内地、反哺内地,增强对祖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

采访 香港学生 陈开元:刚刚我听了导师讲这个东江水,它运作的原理以及背后的故事,我是深有感触,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国家,为我们香港作出了非常多,让我们香港可以真正地喝到好水,我听了之后,是十分的感恩国家。我们以后要好好地感谢祖国,饮水思源,长大以后要为国家多作贡献。

相关链接

“同饮一江水·共护东江源”同源月相关情况介绍
1963年,香港遭遇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党中央、国务院深情关怀,周恩来总理下令拨出专款,建设东深供水工程,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动工兴建,1965年1月东深供水工程建成,3月1日正式开始对香港供水,从此结束了香港长期缺水的历史,东深供水工程把安远人民和香港同胞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2024年是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59周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东江源头及东江流域生态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深化东江流域区域的交流合作,今年3月,安远县开展“同饮一江水·共护东江源”同源月系列活动,3月1日举办了“同饮一江水·共护东江源”庆祝东江供水工程向香港供水59周年暨东江源同源护源月启动仪式、“情醉东江源·魅力三百山”安远县首届东江源同源音乐会,3月3日至5日开展了中国香港研学考察团“溯源东江·饮水思源”走进安远活动。接下来,安远县还将举办三百山景区东风湖两岸护源林相改造启动仪式、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保护东江源”主题护源实践活动、县委党校东江流域联盟活动等活动,进一步推进东江流域县(市)之间的深度交融、广泛交往、全面交流。



图文来源:安远发布